养殖技术|从抗菌药物疗效看免疫力维护的重要性!
一、前言
众所周知,猪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,由于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差,一旦停药,往往复发,甚至用药越多,死得越快,所以治疗难度极大。
原因何在?一些兽医认为,治疗效果差,可能与耐药性有关,于是采取加大药物剂量、联合用药等措施,效果没见增加,毒副作用成倍增长,最终病没治好,猪却被毒死了。
二、抗菌药、机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关系
抗菌药物治病,是利用抗菌药物的特定毒性(对病原微生物的毒性大于对机体的副作用),大家都知道,从抗菌效果来说,消毒剂效果往往更好,但由于在体内毒性大于治愈作用,所以一般是不能口服的。新冠期间,川普说某某消毒剂可快速杀灭新冠病毒,结果还真有人服消毒药的,可谓无知者无畏的代表。
下图描述了抗菌药、机体和病原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:
三、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
为什么抗菌药物在治疗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时,效果欠佳?这要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说起。
抗菌药根据其作用机理,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,顾名思义,杀菌剂能直接杀死病原微生物,主要有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青霉素类、作用细胞膜的氨基糖苷类等;而抑菌剂则是抑制细菌生命过程的某一节点,如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、酰胺醇类,抑制核酸合成的喹诺酮类和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酶的磺胺类等,只能让细菌无法繁殖,而不能杀灭正常细菌或杀菌作用很弱。
无论是杀菌剂还是抑菌剂,要想体现疗效,还得有机体免疫力的参与,杀菌剂的剂量往往无法杀灭100%的病原微生物,抑菌剂则只是将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在不增加,需要通过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剩余病原,疾病得以康复。如果没有免疫系统参与,则一旦停药,病原就会死灰复燃,再次猖獗。见图。
此外,细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(细菌毒素),或者细菌裂解产生的毒素(如内毒素),抗菌药物完全不起作用,只能靠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或解毒功能慢慢清除。
因此,当机体处于免疫抑制,或者机体解毒功能下降的情况下,由于无法清除剩余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,抗菌药的治疗作用将大大降低,在猪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治疗上,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欠佳,是猪只免疫力低下的有力证据。
四、猪只健康的三大杀手
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的原因很多,概括来说有以下三大原因:
☆管理混乱(或者说应激)
☆霉菌毒素影响
☆免疫抑制性疾病
曾经盛行的一种说法,叫冰山理论,用来阐述细菌病与以上三大因素的关系。即海面上看到的冰山,只有其真实大小的20%(实际上根据冰与水的密度计算,远不足20%),在海水的下面尚有80%。在猪病上的体现就是,你看到的副猪、链球菌、胸膜肺炎等细菌性病原,在疾病中重要性只占20%,发生这些疾病的根本原因(看不见的部分),其重要性占80%。而这80%,才是猪只健康管理的核心。
由此可见,高明的保健应该是消除上述三大杀手,而不是信赖抗菌药物,想象一下,谁会每天起来,先嗑点抗菌药物保健一下?
己所不欲,勿施于猪!!!
五、保健三大原则
1、消除应激危害
近些年来,业界越来越重视动物福利,提高猪只舒适度,便是高明的手段之一,但有些应激是无法完全消除的,譬如在南方的高温,降温措施无法将环境控制在舒适区内,母猪的分娩应激,运输应激等等。此时就应该使用一些抗应激产品来配合--建议使用实肯耐从根源上消除应激的危害。
2、保肝护肾
如果说控制蓝耳是维护肺的健康,那么肝肾的健康更应该重视,肝肾在提供营养、清除毒素、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中作用重大,在中医看来,繁殖性能也是由肝肾决定的。
因为我国的环境特点,以及饲料及原料在储存、运输及使用环节中的不完善,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较为严重,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使用,只能改善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的严重程度,临床上,不管疾病本身对肝肾的病理损害大小,解剖时总能看到肝、胆、肾出现的病理变化。这恰恰说明了也许在感染前这些器官就处于亚健康状态,可想而知,会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,影响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。定期进行保肝护肾、强肾排毒保健,这一点在种猪上尤其重要--肝力清是兽药文号的保肝产品,更有详实试验数据支撑。
3、控蓝防蓝
以PRRSV为代表的免疫抑制病,大家都非常重视,重要性无需多述,但如何控制蓝耳?仍值得探讨,以替米考星、泰万菌素为代表的抗菌药物控制蓝耳,一定程度上可说是饮鸩止渴,因为抗生素经常使用,至少面临三大问题:一是产生耐药性,二是肠道菌群失调,三是肝肾功能损害,导致生产性能下降,母猪提前淘汰。在防蓝控蓝方面,建议选用更有效、更安全的中药产品。园兰清在近四年的推广过程中,客户从质疑、将信将疑到完全信赖,完全源自于众多的临床案例。
以上三个产品,可同时使用或单独使用,或者两两份组合,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能够确保种猪健康,哪怕使用抗生素产品,也仅需针对支原体、附红体等病原,按3~5天的疗程即可取得优良的效果。
官方微信扫描